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学、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射电宇宙学。

Email:  wangxin35@mail.sysu.edu.cn

通讯地址: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瀚林3号楼B423

个人简介: 

王鑫副教授致力于宇宙学研究,特别关注宇宙的大尺度结构(large-scale structure, LSS)的演化及其观测检验。在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多种基于不同观测量的重整化微扰理论(renormalized perturbation theory),并独立发展了一套基于统计等效原理的大尺度结构有效理论(effective theory of LSS)。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等质重构方法(isobaric reconstruction),显著提高了利用重子声波振荡来约束暗能量的能力。在观测实验方面,积极参与多个国内外重要的巡天项目。尤其是在21cm中性氢巡天领域,目前正在参与的项目包括加拿大中性氢实验(CHIME)、GBT中性氢巡天和我国的天籁实验等。此外,王鑫副教授还参与规划和实施宇宙黎明与再电离时期的测量实验,其中包括国家天文台主持的全天频谱观测实验和鸿蒙计划等。在ApJMNRASJCAPPRD 等国际一流杂志共发表论文 40 余篇。

研究领域: 

宇宙学、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大尺度结构非线性微扰理论、射电宇宙学、中性氢巡天、宇宙黎明与再电离。

教育背景: 

2000.09-2004.07,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学学士

2005.09-2011.07,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理学博士

职业经历: 

2011.08-2015.09,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2015.09-2018.11,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18.11至今,中山大学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开云(中国),副教授

代表性论文: 

[1].Ding, J., Wang, X*., Pen, U.-L., Li, X.-D., (2024). Correlation-based Beam Calibration of 21cm Intensity Mapping, ApJS

[2].Wang, X. (2021). On the statistical evolution of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ive dynamics, JCAP, 10, 037

[3].Wang, X., & Pen, U.-L. (2019). Understand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iased Tracer, ApJ, 870(2), 116

[4].Wang, X., et al., (2017). Isobar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Baryonic Acoustic Oscillation. ApJ Letter, 841(2), L29

[5].Wang, X., & Szalay, A. (2016). Statistical Decoupling of a Lagrangian Fluid Parcel in Newtonian Cosmology. ApJ, 820(1), 30.

[6].Wang, X. et al. (2014), Kinematic Morphology of Large-scale Structure: Evolution from Potential to Rotational Flow, ApJ 793  58

[7].Wang, X., & Szalay, A. (2012). Resummed perturbation theory of galaxy clustering. PRD, 86, 043508.

[8].Wang, X. et al. (2012). Topology of large scale structure as test of modified gravity. ApJ., 747, 48.

[9].Wang, X., et al. (2011). Perturbation Theory of the Cosmological Log-Density Field. Astrophys. J., 735, 32.

主持课题: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中性氢巡天和宇宙学观测数据处理项目-中性氢巡天宇宙学观测模拟课题。2022-2027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21cm强度映射的大尺度结构重构算法研究。2025-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