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是我国载人航天战略“三步走”第三阶段的一个关键科学项目。该望远镜具有视场大、像质好、波段覆盖全的优点。该望远镜光学舱与中国空间站共轨伴飞,方便维护升级,是国际性的创举。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科学目标涵盖“两暗一黑三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预期在10年运行期内获取数十亿恒星与星系的测光数据和数十亿条光谱,有望获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为了充分发掘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的科研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动整合中国天文学界的力量,在北京、上海、珠海设立4个科学中心。其中,设立在珠海的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由中山大学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开云(中国)负责建设,将承担起整合粤港澳及中国南方天文研究队伍重任。

       大湾区科学中心于2019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中心联合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的具有天文优势学科的高校群,充分发挥大湾区的高校潜力、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起到吸引人才、促进科研发展和向外辐射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牵头了空间望远镜行星科学方向的研究,并广泛参与到宇宙学、星系和活动星系核、恒星与行星科学、致密星与引力波源、空间实验技术等多个课题中。大湾区中心参与科研项目人数200余人,其中包括杰青、长江、优青等高级科研人才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