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中心-团队简介

       天琴计划是由罗俊院士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目标是于2035年前后在约10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星座,建成空间引力波天文台,打开0.1mHz~1Hz频段的引力波探测窗口。天琴计划按照“0123计划”技术路线图,采取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稳步推动关键技术进步,“沿途下蛋” ,广泛进行国际合作,争取尽早实现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目标,进行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前沿研究。

       天琴计划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新建的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已经于2019年底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月球上全部5个激光测距反射器的测距,“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于2019年12月20日发射,成功对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六大关键技术进行了在轨验证,将惯性传感器指标提高了约2个量级,并在我国首次对基于碱性催化粘结技术的一体化光学平台进行了在轨验证。

       中山大学于2016年4月成立天琴中心,具体负责天琴计划的各方面研究工作。截止2021年12月,天琴中心师生共计33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助理教授1人,专职研究人员7人,博士后9人,技术工程师8人,行政管理人员13人,(含院士2人、杰青2人、优青1人);博士生104人,硕士生161人。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培养博士4人,硕士58人。目前,天琴中心正在承建教育部天琴前沿科学中心、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大平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① 惯性基准(空间惯性传感器、微推进系统、地面模拟测试系统);

② 无拖曳控制(航天器导航与无拖曳控制:多体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器设计,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自抗扰控制,天文/惯性组合导航,通信与仿真);

③ 空间光学(星间激光干涉测量:精密光学机械、低噪声电子技术、精密光学平台、稳频激光、弱光锁相、高精度光束指向测控、超稳时钟);

④ 地月测距(光学设计、激光技术、地月激光测距数据应用、精密跟踪测量技术、自适应光学、激光雷达、单光子测距)

光机热(空间望远镜、空间热控制技术)

系统技术(空间探测系统任务设计与优化、科学卫星应用研究)

理论物理(引力波科学、引力波数据处理、空间引力波探测概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