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18年科技节】《宇宙的密码》讲座回顾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11-11

        2018年10月26日下午,2018年中山大学科技节之物理天文科普节第一次讲座—《宇宙的密码》如期在珠海校区教学楼举行。讲座邀请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开云(中国)黄志琦教授前来主讲,讲座的主题是现代宇宙学的发展以及宇宙中的数学,黄志琦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下科学发展的水平,宇宙学相关概念、观测手段及学科发展,并用宇宙中的数学做出一些有趣的推断。

           讲座一开始,黄教授就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宇宙最不可理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可理解的”为开场白,引入“科学发展与理解宇宙”的话题。

image 425

          通过举例,黄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科学家们能做到什么和不能做到什么”:能看到10公里外的一根头发,却不能预测地震;能让一个拇指大的元件每秒进行百亿次浮点运算,却不能完全搞清楚一个细胞的工作机制;能可靠地计算宇宙中各种主要元素的比例,却不能预测下星期下不下雨……让大家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黄教授叙述了他曾经认为计算机无法像人类一样通过“感觉”来下围棋,却被阿尔法狗“打脸”的经历,展现了近几年的科技进展,并通过比较人类与计算机下围棋所需能量的多少,体现当前科技的局限性和人类所擅长的领域。黄教授以要理解黎曼猜想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需要的知识储备为例,告诉大家“怎样大致理解科学家在说什么”,让大家对现代科学的基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黄教授说,这是他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人连宇宙是什么都没有搞明白。”宇宙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概念宇宙”,即“一切存在”;另一种是“可观测宇宙”,即与我们有因果关联,也就是理论上能观测到的宇宙。从概念上看,显然,可观测宇宙是有限的,而概念宇宙由于可能存在跟我们没有因果关联的部分,其有限与无限并不在科学的讨论范围。他向大家介绍,现代物理学未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例如暗物质、暗能量、量子引力、中微子质量起源等问题,都与宇宙学息息相关,表现出宇宙学广阔的发展前景。他生动地叙述了宇宙学的发展史,着重介绍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历史与逸闻趣事,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很幸运能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对世界的看法。我的意思是:真的非常幸运。”黄教授指着PPT上的斯特林公式说。如果单从概率上看,我们能够存在实在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这暗示着,要么,也许有一个机制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要么,也许概念宇宙比可观测宇宙大得多以至于如此小概率的事件也能够发生。

          讲座最后,黄教授总结了现在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以及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与此介绍了“人择原理”等理论假说。整场讲座深入浅出、幽默生动,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了解了现代宇宙学的发展进程,提升了科学素养,了解了宇宙学与物理学的未解之谜及发展前景,收获颇丰。这更加激励了同学们投身探索与求知,向理解我们的宇宙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