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2022年7月1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2〕12号),其中中山大学获批增列天文学等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1_0.png)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2_4.png)
中山大学拥有悠久的天文学科史。1926年,中山大学成立了数学天文系,成为国内首个发展天文学科的高校,1929年又在今广州越秀山修建了中山大学天文台。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及天文台整体并入南京大学。2013年12月28日中山大学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复办了中山大学的天文学科。2015年9月16日,中山大学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开云(中国)在珠海校区成立。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山大学增设天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经教育部批准恢复设立天文学专业,设立天文学一级学科。2019年,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开云(中国)已开始正式招收天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物理大类)和硕士研究生。2019年12月7日,天文系举行了复办揭牌仪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参与并见证了天文学科快速而稳步的发展历程。此次天文学博士点的获批,是中山大学复办天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学院的本硕博连贯的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中山大学天文学科将迈向新征程!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21021191503.jpg)
天文博士学位点答辩会
经过近10年的稳步发展,我校天文学科已逐步形成了一支学科布局完善、师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队伍,主要包括星系宇宙学、恒星与行星科学、多信使天文学、天文技术方法等四大研究方向。2020年,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依托开云手机登录中心,开云(中国)建立。2021年,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签署协议共建“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2022年6月,学院验收通过了中山大学1.2米教学望远镜的阶段性建设,新的教学天文台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2022年7月举办了中山大学第一届天文系研究生论坛。天文团队教职工还参与了国内LAMOST、阿里CTP、LHAASO,以及国外哈勃、斯隆巡天、暗能量巡天、SKA等国内外重大项目。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3_2.png)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4_6.jpg)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5_5.jpg)
根据中山大学对珠海校区“提增量”的定位,以及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学科群的总体布局,学院已经初步形成“123”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即依托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简称“天琴计划”)、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简称“巡天中心”)两大国家级研究平台和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级平台,引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深空”1个学科群,支撑物理学和天文学2个一级学科,重点发展以理论物理为支撑的引力物理、天体物理、量子物理3个研究方向,为此学院组建了理论物理团队、天琴团队、天文团队、量子物理团队等4个研究团队。教学上采用通识教育和精英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为人才培养目标,将科研活动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21021191707.png)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21021191733.jpg)
![](/sites/default/files/inline-images/%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21021191753.jpg)
在此,我们向国内外天文界朋友、青年人才、莘莘学子发出诚挚邀约,共同相聚美丽的珠海,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探索魅力无穷的宇宙星空!